綠色永續
生物多樣性
因應國際趨勢及全球對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的關注,力成科技投入於生物多樣性議題的管理,不僅強化評估和管理,我們還規劃擴展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範圍,提升員工意識,並持續加強揭露,以實現更永續的未來。
生物多樣性暨不毀林政策
力成科技重視及關注生物多樣性及森林保護趨勢,承諾從自身營運做起,並攜手價值鏈中的合作夥伴,共同支持對生物多樣性的維護與森林保育,降低對自然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,維持地球生態系統之穩定與韌性。為此,公司制定「生物多樣性暨不毀林政策」,並經董事會核准通過,由TNFD 推行小組負責監督與推動,作為強化自然資本管理與落實永續責任之依據,並致力於2050年達成淨正向影響(Nature-positive)及無毀林(No Deforestation)之目標。
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
我們運用「自然相關財務揭露」(Taskforce on Natur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, TNFD)架構中的 LEAP 方法,結合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提供之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工具(Biodiversity Risk Filter, BRF),並套疊〈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圖資〉與〈國土生態綠網〉進行分析,以辨識營運據點是否位於生物多樣性敏感區。針對中度以上風險區域,公司優先採取「避免」及「最小化」措施,以降低營運對生態系統之潛在衝擊。
2024年首次評估範疇聚焦於公司自身10處營運廠區,其中9處設於工業園區,1處雖位於一般區域,但經評估皆不位於國內外生物多樣性重要區域,亦未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顯著衝擊。據點周邊 2 公里範圍內亦無鄰近國家級或全球生物多樣性重要區域。
未來將進一步納入供應鏈評估,以完善自然資本管理。
依賴性風險(Dependency-related Biodiversity Risks)
由WWF BRF 評估結果顯示,與公司營運活動相關之依賴性風險包含「供應服務」及「調適與支持服務」類別;風險指標項目共9項,排除與力成產業無關之6項後,最終結果為「水源可用性」、「水質狀態」及「空氣品質狀態」等3項,對於「水源可用性」及「空氣品質狀態」已採行「最小化」控制措施,風險程度最終呈現皆為低度風險,降低生態衝擊。
影響性風險 (Impact-related Biodiversity Risks)
依據WWF BRF 評估結果顯示,與公司營運活動相關之影響性風險 (Impact-related biodiversity risks) 包含「生物多樣性壓力」及「環境因素」類別;風險指標項目共9項,其中「物種入侵」與力成產業無關,故排除;其餘8項中的「污染」為極高度風險已採行「最小化」控制措施,風險程度最終呈現皆為低度風險,降低生態衝擊。評估結果力成各營運據點周邊2公里內皆無鄰近全球或國家所列生物多樣性重要區域。
生物多樣性緩解行動
為了減少對生物多樣性之依賴及衝擊,力成科技採取之緩解措施與行動如下表:
(詳細執行情形請參閱《力成科技永續報告書》「7、環境永續」章節。)
力成科技推廣環境永續發展,響應減碳政策,自2022年起認養竹科三廠 (11廠B) 旁公園用地 (新竹市科技段204地號),並完成公園綠地景觀建置。認養公園面積約1.5公頃,考慮公園盡頭有台電高壓電輸電鐵塔維修需求,設計時將人行步道加寬方便人員行走且可供工程車維修使用,避免傷害綠地植栽。
科學園區運用原生植物和景觀植物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成為生態公園。保留並新植多種原生喬木 (如柿子、烏桕等),並種植多種開花灌木 (如細葉杜鵑、小花黃蟬等)和常綠灌木 (如鵝掌藤、海桐等),營造四季綻放的多樣性自然景觀及適合生物棲息的環境。
該公園用地原為一片荒地,力成進行環境整治與景觀美化工程,並持續投入資源進行管理與維護,為科學園區營造良好公共景觀空間。此公園不僅提供周遭居民散步休憩與紓壓的場所,也展現公司對環境生態保育的責任與關注。